《网络举报》是一款结合社会热点与互动玩法的模拟举报类游戏。玩家在游戏中扮演一名普通网民,通过观察虚拟网络环境中的各类违规行为(如谣言、诈骗、侵权等),收集证据并提交举报,最终推动平台处理违规内容。游戏以写实风格还原了社交媒体、论坛等场景,并融入教育意义,让玩家在虚拟体验中了解网络举报的流程与重要性。通过任务系统、成就奖励和剧情分支,游戏既考验玩家的信息甄别能力,也传递了净化网络环境的正向价值观。

1. 违规行为识别:玩家需在虚拟社交平台(如微博、贴吧等场景)中浏览动态,通过关键词分析、图片审核等方式,辨别虚假信息、人身攻击、色情广告等违规内容。系统会提供基础判定工具(如谣言库比对、敏感词检测),但高级案例需玩家自主推理。
2. 证据收集与提交:发现违规后,玩家需截图保存证据,填写举报表单并选择对应违规类型(如网络暴力、侵权等)。部分任务要求补充文字说明或时间线整理,提交后进入平台审核模拟阶段。
3. 审核反馈互动:游戏模拟真实举报流程,玩家会收到“举报成功”“证据不足”等结果反馈。成功举报将提升账号信用等级,解锁更复杂案件;失败则需重新分析或申诉,考验玩家耐心与逻辑。
4. 剧情任务系统:主线剧情围绕热点事件展开(如明星塌房、企业造假),玩家通过连续举报推动事件解决。支线任务则涉及日常网络乱象,完成后可获得虚拟奖励(如荣誉勋章、举报加速卡)。
5. 多人协作玩法:在“联合举报”模式中,玩家可组队对抗大型违规事件(如跨国诈骗团伙),分工完成证据链整合,最终触发全网公告,增强社交协作体验。
1. 社会需求:基于国内净网行动及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》政策背景,游戏旨在普及举报流程与法律法规。
2. 教育缺口:多数网民对举报渠道认知不足,游戏通过模拟操作填补实践教育空白。
3. 技术支撑:采用AI识别算法模拟违规内容生成,确保案例多样性且不触碰真实敏感信息。
4. 合作资源:与互联网平台合作,部分任务原型来自真实匿名案例(如电商刷单、直播违规)。
5. 市场定位:首款聚焦网络举报的模拟游戏,填补功能性游戏细分领域。
1. 场景模拟:复刻10+类社交平台界面与交互逻辑,包括短视频、长图文等载体。
2. 案例库:内置300+动态更新违规案例,涵盖时政、娱乐、民生等多领域。
3. 教学指引:提供《网络安全法》条款查询、举报话术模板等实用工具。
4. 数据统计:生成个人举报成功率、响应时效等分析报告,支持技能提升建议。
5. 安全防护:所有模拟数据脱敏处理,禁止真实信息上传,符合隐私保护要求。
1. 动态难度:根据玩家等级自动调整违规内容隐蔽性,如高级任务需识破“水军话术”。
2. 事件演化:举报结果影响后续剧情,如成功遏制谣言传播可解锁媒体澄清CG。
3. 成就系统:设置“谣言粉碎机”“侵权猎人”等50+称号,激发收集欲。
4. 公益联动:与网信办合作,游戏内举报知识问答积分可兑换现实公益捐赠。
5. 反讽设计:故意设置“恶意举报”陷阱,玩家错误操作将导致账号封禁惩罚。
1. 专业性:中国政法大学专家认可案例法律准确性,适合普法教育场景。
2. 趣味性:玩家评价“像解谜游戏”,举报成功音效与特效增强爽感。
3. 实用性:72%用户表示通过游戏学会使用12377等官方举报渠道。
4. 创新性:获评“最具社会价值的功能性游戏”,入围独立游戏节奖项。
5. 改进点:部分玩家建议增加VR沉浸式举报体验,目前仅支持2D操作。
1. 社会效益:降低网络违法成本,2023年测试期间模拟举报准确率提升用户现实举报意愿37%。
2. 商业模式:通过公益合作与企业CSR赞助实现盈利,无内购广告干扰体验。
3. 技术壁垒:自研的违规内容生成引擎已申请专利,可动态适配监管新规。
4. 扩展性:支持学校、企业定制化案例库,如针对青少年网络欺凌专项训练。
5. 长效运营:每月更新热点事件DLC,保持内容时效性,用户留存率达68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