残疾人服务APP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官方推出的智能化助残平台,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全国8500万残障人士构建无障碍服务体系。该应用整合了证件办理、康复服务、福利补贴等核心功能模块,并创新性地采用移动端数据采集技术,实现从基层服务到管理决策的全流程数字化。用户可通过APP完成残疾人证在线申领、康复需求申报、补贴资格查询等高频事项,各级残联工作人员则能实时处理业务申请并进行大数据分析。平台特别注重用户体验优化,针对视障、听障等不同残障类型提供无障碍交互设计,让科技真正成为连接关爱与需求的桥梁。
作为国家级助残工程的移动端入口,残疾人服务APP承载着"互联网+助残"的创新使命。平台依托全国残疾人基础数据库,实现了与民政、卫健等12个部委系统的数据互通,确保服务资源的精准对接。除基础的机构查询功能外,APP还接入了电子证照系统,支持第三代智能化残疾人证的线上核验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平台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敏感数据安全,所有个人信息均通过国密算法加密传输。通过智能推荐引擎,系统能根据用户画像自动匹配适合的康复机构、就业政策等资源,显著提升服务触达效率。

-助残服务
残疾人证:支持新办、换领、挂失等全流程电子化办理,提供智能填表指导和OCR识别功能
康复服务:对接全国3000家定点康复机构,可在线预约评估及训练课程
长江假肢项目:实现申请、评估、适配、随访的闭环管理
燃油补贴:自动核验车辆信息与残疾等级,生成个性化补贴方案
互动交流:建立残障人士互助社区,配备AI手语翻译和语音转文字功能
-信息采集
动态更新:采用LBS定位确保入户调查真实性,支持离线数据采集
残疾人信息登记:集成20类残疾评定标准知识库,辅助工作人员规范录入
-统计查询
残疾人电子档案:可视化展示生命周期服务记录,支持多维数据分析
服务事项统计:自动生成服务覆盖率、满意度等管理驾驶舱报表
1.县级残联开展办证服务时,通过安装"残疾人服务"APP,可实现"一窗受理、并联审批"的极简流程。系统内置智能预审功能,可自动核验医院评定结果与历史档案,将平均办理时长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72小时内。电子签章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流程无需纸质材料流转,申请进度实时推送至申请人手机,真正实现"零跑动"服务。
2.动态更新数据采集方面,APP创新采用"人脸识别+地理围栏"双重验证机制,确保入户调查真实性。数据采集表设计遵循WHO国际功能分类标准(ICF),涵盖生活自理、社会参与等8个维度200余项指标。系统实时同步国家大数据平台,当检测到民政低保、医保结算等数据变动时,自动触发服务需求预警,构建起主动发现、精准响应的服务机制。
3.管理端功能支持多级穿透式查询,省级管理员可实时查看辖区内任一社区的服务开展情况。数据看板整合了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、需求满足率等核心指标,支持按残疾类别、年龄阶段等维度进行交叉分析。移动端检查模块内置标准化核查清单,支持拍照取证、问题标注等操作,检查结果直接关联绩效考核系统。
4.个人服务门户采用"千人千面"设计,视障用户可启动读屏模式,听障用户可切换文字客服。服务申请引入智能预填技术,自动调取既往评估记录减少重复填报。针对偏远地区用户,特别开发了极简模式和语音交互功能,即使低文化程度用户也能顺畅操作。未持证申请通道配备AI辅助诊断,可初步判断残疾类别并推荐就近评定机构。
1、首次使用需完成实名认证,打开APP后点击右下角【我的】进入个人中心,系统将引导完成人脸识别和银行卡四要素验证(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手机号、银行卡号),确保账户安全等级达到金融级标准;
2、在个人中心顶部点击头像区域,进入账户管理页面。系统支持指纹、刷脸、声纹等生物识别登录,用户可根据自身残疾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验证方式。对于上肢障碍用户,可启用头部动作识别控制系统;
3、登录界面提供"个人用户"与"工作人员"双通道。工作人员账号需通过残联内网OA系统授权激活,采用UKey+短信的双因子认证。个人用户忘记密码时,可通过已备案的联系方式或线下残联服务窗口进行重置;
4、完成登录后,系统会自动加载个性化服务门户。首次登录用户将收到操作引导视频,视频内容可根据用户残疾类型自动适配字幕、手语或语音讲解。登录状态保持期间,重要服务进度变更会通过APP推送和短信双重提醒。
v1.0.120版本在无障碍交互方面取得重大突破:新增眼球追踪控制模块,支持渐冻症用户通过眼球运动完成操作;优化了语音控制精度,方言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2%;加入黑暗模式下的高对比度界面,满足低视力用户需求。系统性能方面,启动速度优化40%,内存占用减少25%,确保千元机也能流畅运行。安全体系升级至等保2.0三级标准,新增敏感操作二次确认机制和操作轨迹审计功能。